贝壳看点|3.2沈阳楼市新闻早知道

2021-03-02 孙航

■沈阳楼市火热 5大纯新盘亮相!

■浑南区将启动15所中小学建设

■利好!于洪区将新建7所学校

■沈新增25个可办证商品房楼盘

过去的2月,楼市很忙。在多家开始制定全年计划的同时,案名发布也同样有条不紊的进行。其中仅仅2月底,就有保利和金地举行了案名发布。

2月28日,保利发展举行线上案名发布,位于东湖和铁西主城的两大新品面世——保利云上、保利紫云。

据了解,保利云上位于东湖板块,占据良好的区位优势。2020年7月15日,沉寂了两年多没有新地块供应的东湖板块迎来了新的土拍,继保利·和光尘樾之后,保利辽宁再度入驻,以8900元/㎡的楼面价、15.35亿元的总价摘得祝科街西地块,一时间,东湖板块再度蹿升至热搜。时隔7个月时间,保利全新案名发布,也预示着东湖板块将在2021年迎来新的产品动力。

也就在同一天,保利位于铁西的另一个项目发布案名——保利紫云。

2020年12月17日,保利辽宁以2.91亿元竞得水泵厂核泵分厂地块,四进铁西主城。作为最早进入铁西的品牌开发企业之一,保利辽宁的西进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再次重仓铁西,既是保利对于区域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于铁西市民的回馈。

保利·紫云位于铁西区卫工板块,占地面积2.88万㎡,距离铁西体育场仅700米、距铁西区森林公园800米,地铁一号线双站口环绕,多所中小学资源完备,5公里范围内直达龙之梦大都汇、星摩尔、铁西万象汇、北一路万达商圈,周边配套较为丰富。

此外除了保利案名发布外,金地也在此前一天发布案名。2月27日,金地西窑二期-1A地块城市展厅正式开放,根据现场释放的信息显示,该地块已正式定名金地江山风华。据了解,金地于2020年12月30日竞得该地块,地块单价5530元/建筑平方米,总价为19.17亿元。该地块也是金地在皇姑继金地悦峰、金地名著、金地融创峯范等项目之后,在皇姑区打造的第四个项目,规划有洋房,小高等产品。

目前首府新区已经汇聚了华润置地、金地、万科、融创等四大品牌房企入驻,也使得板块成为2021年极受关注的热点板块之一。

此外招商蛇口位于皇姑的项目案名也同样于近期发布,新项目案名定为招商·公园1872。新项目的品牌体验馆也已经开放。

2020年9月25日,皇姑2020-02号北四台子村二期-2地块拍卖,经过竞拍,最终,招商蛇口以总价约18.28亿元竞得该地块,触顶限价5600元/建筑平方米,竞地块范围内产权无偿移交政府租赁住房27000平方米,溢价24.44%。5个月时间,新项目体验馆释放,也给沈阳楼市带来新的血液。

碧桂园发布视频,位于铁西经开区的新项目案名发布,案名为碧桂园西棠

2020年12月4日,碧桂园以总价约2.12亿元、成交单价达4650元/建筑平方米、溢价率3.79%竞得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艾默生地块。该地块土地面积2.53万平方米,为二类居住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8,商业比例5%-6%,起拍价格4480元/建筑平方米,该地块采取“限地价、竞地块范围外教育设施建设”模式,限价4800元/建筑平方米。

对于已经到来的3月,还将陆续有新项目的不断入市,3月楼市会很忙。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历史交汇、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交叠、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重任交织。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率先建立八级网格化群防群控体系,登记管控重点人群5.5万余人,常态化管控重要点位3400余个,争取企业纾困资金2.09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始终保持确诊病例零新增,低风险地区状态无变化,打赢了一场前所未有、艰苦卓绝的人民生命安全保卫战。我们聚焦发展,经济指标逆势突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9.7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6亿元,增长2.6%。我们致力创新,活力动能更为强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总数达到78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96家,总数达到1152家,增速再创新高;新增瞪羚及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10家,总数达到23家,居全省前列;推荐雏鹰企业349家,占全市四成以上;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68%。我们大胆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以管代审、先批后审”改革,全面放宽市场准营准入限制,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成为常态,60个审批事项实现先批后审、以函代证、以管代审。我们坚守初心,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5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60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优化环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零距离沟通、全过程领办的“浑南会客厅”,推行“0030”审批模式,整合全区审批职能,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1”系列文件,全面取消涉企服务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征各类税费20.7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2.7亿元,帮助企业融资44.5亿元,因历史原因形成的87.6亿元企业账款全部清偿完毕。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制定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588名机关干部深入674家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500余项,重企安商氛围更为浓厚。

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力推进高新区“管委会+公司”改革,组建高发投集团,实现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园区开发、运营服务市场化运作,高新区招商能手、资本帮手、金融助手、产业推手作用全面显现。棋盘山管委会正式运行,人员全面配齐、机构全面理顺。国资国企改革加速推进,构建了由平台型向经营型转变的“5+N”管理运营新体系,完成13户“僵尸企业”处置、4318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试点开展创新型产业用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改革。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区。

先行先试展现新成果。省自贸区总体方案115项任务全面完成,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监管模式、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保函线上办理等15项制度创新经验全省复制推广,首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金融创新试点落地见效,东北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管理公司成功设立,首批跨境电商企业信用融资顺利发放。“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528项改革事项实行“照后减证、清单管理”。

开放合作进入新阶段。综保区建设加速推进,新建2.43万平方米保税仓,强化保税维修、数字经济、“保税+”等业态培育,开通沈阳至旧金山、伦敦两条跨境电商定班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通9610进出口业务,跨境电商交易量突破150万单。实现进口药品首单通关,结束了沈阳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获批全省唯一内陆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所,16.6万平方米冷鲜仓储库房投入使用,辐射东北的保税冷链物流网正式形成。聚进科技等11个飞地合作项目投产运行。启迪中韩科技园开启“两国双城双园合作”新模式,东芝、松下、罗森等企业签约入驻万科中日产业园。京沈合作科技创新中心挂牌运行,对口合作项目达到320个,总投资突破400亿元。

(二)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发展格局日趋优化。编制完成《沈阳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明确了“打造工字型产业带、构建10条产业链”的思路措施,确定了“一区十二园”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展势能不断蓄积,华为辽宁总部、滴滴东北区域创新总部等21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签约,正威国际稀谷、腾讯云启基地等145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落地,恒大新能源汽车、红星美凯龙爱琴海等22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83.3亿元。新兴动能加速涌现,建成5G基站1050个,开展5G应用场景示范5个,智慧化网络布局渐成规模。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盘活闲置楼宇、厂房35万平方米,处置停缓建工程7处,完成征拆1.8万亩,实现组卷报批4065亩,存量土地攻坚综合完成率全市第一。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IC装备产值增幅超过54%,高端晶圆处理设备产业化等扩产升级项目相继开工。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2万余台套高端医疗器械抢占国际市场,全省首个青少年眼健康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成大生物通过上交所注册审核,中科仪、风驰软件进入上市程序。同方辽宁计算机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全省首台信创产品成功下线。国科金能高性能低温锂离子电池、恒顺充电桩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落地投产。文商旅加速融合,新市府商圈渐成规模,夜经济蓬勃发展,梦幻冰场、梦幻盛京联袂亮相,城市书房、云中食街好评如潮,“浑南之夏”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1.63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5万亩,粮豆产量突破20万吨,10个电商村上线运营、电商主体达到15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大东北艺园花木小镇成为现代农业靓丽名片。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富创大型铝件制造技术等6个国家02重大专项课题顺利完成,芯源微涂胶显影机填补国内空白,东软医疗512层全景多模态CT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拓荆新一代PECVD进入国内14nm先进工艺线。沈阳(浑南)科技城完成规划编制,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建设。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组建,苏州医工所沈阳健康工程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沈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正式落户,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各类研发机构达到257家。完成东北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改造,促成科技成果转化759项,开展技术创新联盟重大项目联合攻关11项,实现服务合同交易额40.7亿元。率先推出高校毕业生安居办法,提供人才安居用房1593套,143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举办2020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400余场,双创载体突破200万平方米。

(三)坚持绿色发展,城乡面貌再展新颜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案件全部办结。在全省率先实行秸秆禁烧智慧管控,完成型煤推广8877户,118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实“8+1”扬尘管控措施,取缔露天堆场107处,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22家,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落实河长制,完成营林截污管网等水污染防治工程7项,解决水体污染问题214件,全区河流出境断面连续8个月全部达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90%。

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积极构建“大棋盘山”发展格局,完成107项景区提质改造任务,拆除违章建筑2.7万平方米,取消登山收费,高分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核验收。圆满完成895公顷、51万株火烧疫木采伐处理,高标准完成“七彩谷”一期建设,植树造林8558亩,棋盘山重现青山碧水的盎然生机。扎实开展违建别墅清查整治,10个整改项目全部拆除并复耕复绿。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建立生态红线管理台账,滑石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红线点位实现常态化巡查管控。

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坚持全员发动、全线压上、全力而出,破解各类建管难题,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实施市政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工程73项,维修改造农村公路81.7公里,施划路内停车泊位1.1万余个、共享单车泊位2500余处。拆除城市违建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4条,304国道城乡接合部整治成为全市标杆。建成垃圾分类环保屋100座、分类智能箱140个,农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减免职工养老、失业等保险9.2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8.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1%以内。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04万元,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三金三制”,帮助4000余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5亿元。完成3715户居民“解遗办证”,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6.7公里。退役军人服务实现全域覆盖,五三服务站获评全国标杆式退役军人服务站。

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制定实施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教研院附属中学等3所学校启动建设,浑南高级中学正式组建,新增幼儿园公办学位4662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改造提升乡村卫生室76个,签约家庭医生15.1万份,市妇婴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医联体范围,网络远程问诊超过1万人次,全域核酸检测能力实现5日内全覆盖。新增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22处。乡村游欢乐季、农民丰收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社会治理闯出新路。建成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将群众反映的“负面”事项一站式受理、一盘棋调处、一体化解决。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在省内率先实现“评理说事点”全覆盖。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减灾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增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推进。信访案件三年减存控增任务完美收官。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刑事警情下降2.92%,治安警情下降4.41%,平安浑南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五)坚持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狠抓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始终把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和完善《区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狠抓政府系统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40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全部达到100%。受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4.9万件。扎实推进《民法典》宣讲宣传等普法活动,制定实施《浑南区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浑南区公职律师管理办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万余条。

狠抓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深入推进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狠抓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倡导现场办公,实施挂图作战,围绕减负提效,梳理整合297项年度重点工作,实现“重强抓”体系一表覆盖、整体落实、跟踪问效。常态化开展网络会议、线上招商,督查督办、项目管理、企业服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办公体系更加灵活高效。推行财政绩效管理,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刚性支出2.8亿元。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人民武装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气象、人防、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我们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2020年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三五”各项任务的圆满收官。回顾“十三五”,我们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十二五”末期的1.5、1.4和2.7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由9.2%提高到16.5%,家底更实、成色更足,对全市的牵引拉动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在创新转型中蓄势崛起,体制机制更加灵活,营商环境大为改善,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48家,总量是“十二五”末期的5.8倍,新增市场主体3.7万家,是“十二五”末期的2.2倍。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难事,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累计化解各类债务145.9亿元,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负重前行的压力有效缓解。整理征拆土地2.7万亩,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推动解决了祝家污泥等一批环保难题,劣Ⅴ类水体全面清除,大气优良天数由207天增加到284天。我们科学谋划干成了一批利在长远的大事,华为、正威、腾讯、恒大等一批名企纷至沓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IC装备产业从小到大,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由大到强,产业强区之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我们牢记宗旨办好了一批便民惠民的实事,新建改造道路1178公里,新建学校10所、养老服务机构92个,医大一院浑南院区、东北国际医院等3甲综合医院投入使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7.9%和48.5%。现在的浑南,实力更强、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气和活力,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殷切关怀、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区委登高博远、科学统筹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砥砺前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浑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浑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在为成绩欣慰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放管服”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还有待落实落细,营商环境与企业和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二是产业链配套和产业协作能力不强,具有衍生能力和上下游带动能力的平台化大企业较少,上下游配套企业相对缺乏。三是创新驱动引领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仍需完善。四是开放驱动溢出效应较弱,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利用外资水平和引进国际高端要素能力有待全面提升。五是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区来讲,是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各类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是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会、十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目标、总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浑南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 “一条主线”,强化高新区、自贸区“双轮驱动”,实施“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空间战略,建设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开放主门户、全域改革试验区、全域活力未来城,全力打造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主要实现以下目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产业体系呈现新格局。以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未来产业实现突破。创新创业激发新活力。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国家级各类重大创新平台达到2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建成专业化园区5个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25强。开放合作实现新跨越。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贸区发展、京沈对口等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形成一批具有复制和推广价值的创新经验,建成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城乡建管谱写新篇章。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水、电、气、热向农村无差别延伸,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城市运行实现“一网统管”。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中小学22所、各级卫生服务中心20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环境质量全面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应当看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浑南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适逢其会、直面机遇;应当看到,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一轮振兴东北重要战略的深入实施,浑南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区位条件、科技创新上的比较优势正在加速放大;还应当看到,我们拥有一支在疫情等重大风险考验下敢打敢拼、勇挑重担的干部队伍,有近百万浑南群众期盼和追求发展凝聚起来的强大合力,更有省、市长期以来对浑南工作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沿着区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够开创浑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明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除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外,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适用容缺受理和先批后审机制,推行以函代证60项以上、以管代审20项以上、AI智能“秒批”20项以上,加速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建立综合许可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确保企业注册“准入即准营”、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数字监管,逐步实现数据联通共享,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为民服务大厅向“会客厅”转型,建立覆盖全部社区的政务服务驿站。用好“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实办率超过90%。全面落实“4+1”系列文件,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扎实推进“万人进万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等主题活动,用好“沈阳e高新企业服务平台”,完善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营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氛围,打造浑南营商服务品牌。

优化法治服务环境。打造依法善治的司法环境,深化司法服务改革,强化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支持设立自贸区沈阳片区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庭,推进警务窗口服务前置,建立企业警务工作站15个、社区警务营商驿站30个。打造简约高效的执法环境,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打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在法制框架内,不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为市场主体参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留足空间,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

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高新区、自贸区管委会法定机构改革步伐,推广“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绩效管理机制,推动管委会与专业化市场力量深度融合,实现由服务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推进产业投资、物业管理、殡葬服务等领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行外部董事、监事制度,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和业绩考核机制,力争3家以上集团公司实现盈利。以高发投集团为试点,推动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主拓展,提升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能力,形成权责清晰、结构完善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用好创新型产业用地试点政策,提高土地要素使用效率。推广东湖街道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激发强大内生动力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基础性、共享型、专业化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接辽宁实验室建设,确保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投入使用,实施眼基因库升级工程,启动正威稀土研究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装备实验室、中国眼健康数据云平台建设,支持建立机器人学国家重点研究室、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国家级平台达到9个以上。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研发机构,确保华为鲲鹏研究院、辽宁固废研究院以及苏州医工所眼视光、高端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生物材料4个工程中心落地建设,推动与清华大学组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全区重点实验室达到80家以上、研究创新中心达到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0家以上,瞄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打造全域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浑南科学城。

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保障。完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东北科技大市场、沈阳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机融合,开展知识产权评价评估、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技术需求对接等公共服务,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8亿元以上,成果转移转化达到500项以上。健全产业加速服务平台体系,启动稀土交易中心、细胞产业创新与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资本对接服务平台作用,拓展盛京基金小镇服务领域,争取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00亿元、私募基金产品达到150支,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线上信用融资创新产品10个以上,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创新高层次人才评审和引入机制,鼓励领军人物打包技术、人才等资源“带土移植”,力争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50人以上、创新创业团队400家以上。探索建立人才个税奖励、人才补贴企业自主申报机制,试点建设IC产业人才社区,系统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推广“双创+”模式,打造一批专业化双创载体和主题楼宇,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成长孵化链条,新增孵化、加速载体10家以上,在孵企业超过4400个。巩固提升“青青汇”“F5失控大创赛”等双创活动品牌影响力,举办各类活动400场以上。

(三)以全面协调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体系

形成“城”“乡”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主城区城市更新步伐,推动世纪路周边老旧产业区升级改造,盘活闲置楼宇、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上,启动中央公园新型CBD、沈阳南站金融商贸中心、世纪路和王家湾总部基地规划建设,发挥“核心区”带动作用。加快全域城镇化步伐,推动张沙布高端装备组团征拆工作,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布局。完成李相生命健康组团整体规划编制,先行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柏叶文教组团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做好大东北花木文旅小镇、杏林学院、自行车主题公园等文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南山区开发,细化完善农村地区产业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利用,打造东北亚国际马术赛事中心、魏家沟民宿综合体等农商旅融合项目,打响祝家“百年大集”品牌。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实施“互联网+”数字农业行动,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2个。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高附加值经济作物5000亩,推动富虹农业深加工产业园、富家中草药药谷等农业项目建设,整合青草沟酒业资源,打造富锶酒品牌。

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6+3”产业体系。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鼓励支持各类主体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20项以上,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围绕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智能工厂5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项目10个、数字化车间5个,力争火炬统计企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引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确保5G联创实验室建成运营,推广5G智能灯杆综合应用,创建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正力云工业物联网、电力云数据管控等平台,支持东软、新松等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等全链条发展,助力高端医学影像等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区块链、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不断增强参与未来头部竞争的底气决心。

掀起“大”“小”兼备的项目建设热潮。围绕全省重大项目“三个一万亿”目标,确保全年签约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投资额2600亿元以上;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进度投资400亿元以上,其中区域总部项目不少于10个,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8个。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眼健康等10条产业链,实施全员招商战略,设立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招商办事处7个,发挥招商大使、经济顾问和产业链联盟理事长单位作用,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联系产业链目标项目3000个以上,引进补链强链的中小项目1000个以上。落实“一区十二园”规划,加快信创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推进土地攻坚,实现新征收土地1.5万亩以上,完成土地组卷报批6000亩以上。

实施“增”“存”并重的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存量企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挖掘新增长点,确保40家企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实施规上企业扩容计划,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施领跑企业培育计划,加快细分行业内市场占有率高、盈利状况好的“隐形冠军”企业上市步伐,抓住深交所辽宁基地落户契机,确保至少5家企业进入报辅程序、3家企业实现上市。实施新兴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新增省级雏鹰企业70家、瞪羚企业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计划,“一企一策”为产值下滑企业定制解决方案,确保30家以上企业恢复增长动力。

(四)以扩大开放为抓手,畅通国内国际循环

挖掘内需消费新潜力。注重需求侧改革,努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围绕塑造“新浑南、新文化、新生活”品牌,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抢抓新一轮消费升级机遇,推进奥体商圈提档升级,实现赛特奥莱商业街二期等商业综合体全面开放,打造万达金街等5条特色消费商业街。依托互联网新经济,实施早餐工程,布局早餐网点70处,推行网订柜取、无人配送等新模式,逐步实现社区、园区、楼宇高品质早餐的优化覆盖。规划建设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启动中央公园提质升级工程,持续打造“浑南之夏”“炫彩喷泉”等“夜经济”名片,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争取顺丰东北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加快优尼湃克产业园、联想佳沃东北总部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以上。坚持“文化+”理念,发展文体休闲产业,壮大冰雪经济,办好盛京灯会、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滑雪、冰雪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打造辽篮黄金主场,引入赛艇、马术等高端赛事,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打造棋盘山产业与生态融合示范区,高标准编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推进石台子山城遗址公园、万达文旅城、华侨城棋盘山文旅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点燃开放合作新引擎。依托桃仙机场和沈阳南站,推动空陆双港联动,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自贸区2.0方案实施,形成30项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展“保税+”业态,规划建设沈阳航空制造维修基地,推动沈飞大蒙皮生产线、沈飞民机智能工厂落地,实现汽车平行进口保税展示。加快京东沈阳外贸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与致通、罗布长风融合对接,启动“千店培育行动计划”,提前布局9710和9810跨境电商。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深化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加快综保区保税加工中心、东北冷鲜港多层冷库以及医药恒温保税仓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开通日韩全货机航线。全力争取特许试点政策,探索国际医院建设,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国际化医疗服务。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启动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中日国际金融科技文化合作园建设,确保万科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园主体工程完工,力争引进日资企业10家以上、韩资企业20家以上。扩大区域对口合作,新增京沈对口合作项目15个以上,确保联东U谷沈阳高新装备产业园一期等重点合作项目投入使用,加强与大连、本溪等高新区战略合作。

(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全力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棋盘山、东南山区、“一河两岸”为重点,加强森林生态、河湖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加强环境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统筹做好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启动“七彩谷”二期工程,加速滨水景观带、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实施河流生态补水,新建“口袋公园”20处,植树造林3346亩,持续提升森林景观生态功能,打造山青水秀的生态浑南。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赢蓝天保卫战,持之以恒抓好型煤推广、秸秆焚烧、散乱污企业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及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等工作。加快推动塔北、罗官、前榆等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步伐,彻底解决城市低矮面源污染问题,确保PM2.5浓度持续降低。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桃仙河、白塔堡河、张官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整治,强化河流排污口实时监控,确保河流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健全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完善城市雨污分流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双马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打赢净土保卫战,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全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功能,全面完成沈抚二号线、金帆路、远航西路、白塔河二路等主干路网建设,打通文溯街、南屏东路等断头路网,加快推进220KV远航变进出线隧道、创新路双舱隧道等电力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扩展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功能,实行街路扫保质量智能化检测,继续保持打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乱排乱卸的高压态势。加快全方位交通感知网络建设,实现人流车流实时监控、交通信号动态调整,有效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新建“四分类”示范小区55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续建美丽示范村10个,新建农村公路12公里、维护改造2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450盏。

(六)以共享成果为宗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围绕产业需求实施定向培育,建设劳动力和培训市场3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4%以内。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对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扶持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三金三制”,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惩戒力度。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快杨官等回迁小区建设,彻底解决超期回迁问题,完成“解遗办证”3000户以上,完成绿色家园、华瑞家园等19个自备井小区改造,实施“暖房子”工程,逐步解决部分小区燃气接入问题。

全面强化公共服务能力。重构浑南教育格局,组建“智慧”“创新”两大教育集团,启动智慧一小、创新二小等15所中小学建设,规划建设浑南产业大学,加快国际学校建设。构建“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推动浑南教育向全市一流迈进。加快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新址建设,推动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启动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全面完成乡村卫生室改造,开展“健康大篷车”免费巡诊活动,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加快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打造5分钟嵌入式养老服务圈。积极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持续推出城市家园、城市书房、城市艺术馆等城市系列文化载体,打造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

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共治共享”机制,建立覆盖全区的六级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网络,通过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真正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全周期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健全街道、社区、区域三级联动机制,厘清街道与社区权责边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社区减负。夯实基层政权,完成城乡社区“两委”换届。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进“评理说事点”高质量全覆盖,建成个人调解工作室10家以上,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运行。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扎实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加快浑南看守所、执法办案中心建设,实施“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五期工程。健全安全领域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标识、减速设施、隔离装置,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推动1000家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互联网+名厨亮灶”监管体系,坚决遏制生产安全、食品药品责任事故发生。

(七)以忠诚担当为准则,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以忠诚书写初心。坚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政府干事创业、做好工作的思想灵魂,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区委的具体安排,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跟紧跟进、任务上落地落细。

以法治护航发展。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主动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跟进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以担当诠释使命。坚持把敢于担当作为政治自觉,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积极干事者鼓劲撑腰,对“慵懒散推”者严肃问责。切实提升行政效能,不发没有可操作性的文件,不开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不做重留痕、轻实效的工作,不当不思考的“打字员”“收发室”,真正实现“说了”和“做了”、“下文件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零距离。

以廉洁筑牢底线。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行财政资金网上审批,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优化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功能,强化廉政风险点的源头管控和制度建设,实现“数据铁笼”全覆盖,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

各位代表,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新的目标振奋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为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谱写浑南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篇章而不懈奋斗!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简要回顾

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全区上下紧紧团结在区委坚强领导下,顶住压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有力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全程网办率达到60%,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便民服务“全市通办”,现有清单事项50%可网办、30%实现“掌上办”。严格落实“应进必进”、窗口首席授权制和否定备案制,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审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0%,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市率先推行产业用地“带方案挂牌”。工商登记实行全程电子化和“一证零表”,30分钟完成企业注册。

落实各项援企政策。累计“减税降费”7.09亿元,社保费退费2097万元;为1076家企业落实援企稳岗补贴1937万元,为38家进出口企业争取政策补贴779万元。着力破解融资难,组织银企对接会9次,帮助企业达成意向合作资金共8500万元;助力21户中小微企业落实复工贷1.03亿元,协助60家创业企业获得小额担保贷款1640万元。

努力解决涉企问题。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搭建“营商下午茶”“政企连心桥”“周五见面角”等政企互动平台,共解决企业诉求429件,办结营商案件26件,涉及资金2281万元。重点项目“项目管家”包保服务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开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App,解决制约产业项目建设问题79个。按期完成1.5亿元中央巡视口径工程款清偿和2543万元民企无分歧欠款偿还任务。全区实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8.9万户,同比增长21%,投资创业预期有效提升。

(二)发展动力得到增强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416万元、特别国债1.1亿元,投入老旧小区改造、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京沈合作,投资3.58亿元建设京沈合作产业园一期项目——沈阳永安智能制造产业园,32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发挥国有资本引导放大效应,设立1.13亿元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组织线上线下活动27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落地50个。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130个,较去年增长30%。全年实际到位内资82.25亿元,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增长8.3倍。

创新引领工业发展。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81家,省级瞪羚企业备案3家,新增精益管理企业11家,完成“个转企”181家、“小升规”2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家,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康特机电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联电缆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净环保生产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设备等8项产品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产品。精锐数控等4家企业的5个项目获批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45.7亿元。永安机床小镇成为国家精品特色小镇。

服务业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无接触营销配送”,创新“产销一体、订单农业”农商融合发展模式,组织惠民消费月、惠民车展、农商对接等系列促销活动,发展电商村6个,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制定落实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启动行业专项提升整治,优化结构、推动集聚、提升效益。沈阳国际物流港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唯品会、京东、苏宁等限上电商企业零售额增长30%。永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晋档升级。

(三)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永安开发区建设成绩显著。完善永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组建永安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公司、永安智能制造研究院,以市场化、企业化方式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厘清开发区与各部门、各街道的职权边界,实行市场化选聘和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提升开发区工作效能。2020年,永安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实现晋位升级。

土地要素保障得到强化。编制于洪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完成于洪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期成果,科学统筹城市和产业发展用地规模。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汽车循环产业园项目用地完成“带方案挂牌”,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盘活彤鑫园等停摆项目5个、复工停缓建工程2个,化解“批而未供”土地204公顷、偿还增减挂钩指标123公顷,完成土地收储140公顷,同比增长9.7%;全年可完成土地出让17宗、129.4公顷,其中产业项目用地5宗、24.3公顷。

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开展丁香湖旅游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洪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国有公司重组合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优化改进国企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决算审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完成48户企业性质界定及人员、档案移交接收等工作。整合重组“僵尸企业”16家。

(四)城乡建设成绩显著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投入生态建设资金7000万元,完成小浑河氟化物污染整治、于洪新城地区雨污混接摘除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万人千吨”水源地建设及2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环境风险整治;彻底解决农村黑臭水体问题12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实施永安污水处理厂扩建和58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蒲河等5条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特别是,通过实施生态改善工程,细河于台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为全省水环境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洪区被列为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示范试点,荣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建立秸秆禁烧防控体系,落实旋耕灭茬措施。整治“散乱污”企业376家,强化59个建筑工地、275处易扬尘点位管控整治,224条三级以上道路全部湿式机扫,完成散煤替代5318户,推广农村环保高效炉具2000个,抗霾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完成9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研评估,土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中央环保督察及省环保督察案件全部办结销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小浑河、北分干渠共20公里河道改造工程,行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解决了沈阳西部城市排水瓶颈。围绕14个重点积水点位,新建改造泵站8个、新改建排水管线22公里、完成雨污分流45处,城市防汛功能明显增强。浑河新堤防工程于洪段顺利合龙。完成文大北路、细河南路西延、“四好农村路”等26项、82.2公里城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西北连接线、永安大道、王秋线等主干路网工程顺利推进。植树造林347.7亩,建成丁香东湖公园,新增城市绿地60公顷。完成重点项目电力及通信排迁工程33项、配电工程25项。完成58个小区、432栋居民楼正式电改造。建设5G基站856个。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

城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实施城区重点街路、点位机械化扫保洒水和“一把扫帚扫到底”全域垃圾专业扫保全覆盖,主次干道市政设施完好率99%以上。同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分类中转点67座、环保屋140个,试点推进居民厨余垃圾分解转化、减量无害化,设置分类容器3万余个,基本实现小区、村屯分类设施配置全覆盖。解决1.8万个停车泊位,新增10处临时停车场,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完成二手车市场等11项专项整治,改造背街小巷21条、城乡结合部道路14条、城市出口路3条,封闭管理开放式小区89个,坚决拆除违章建筑1.58万平方米、违规牌匾等695处,扎实推进违建别墅、乱占耕地问题整治。“零失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

(五)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农业发展持续稳定。完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4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2万亩,与中化集团战略合作全产业链服务3000亩,粮食总产实现3.5亿斤。家庭农场发展到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5家。新认证有机食品2家、单品认证16个,绿色食品19家、品种34个。马家干调获批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农事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兑现、补贴落地,“大棚房”恢复农业生产功能480亩。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首届农产品推介会。于洪北虫草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新流转耕地2.2万亩,农村耕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以上,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稳步提高。完成12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登记赋码,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全部纳入沈阳市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网上交易,实现规范管理、保值增值。稳步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试点方案编制,选定5个试点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创新启动农村有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程,实施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站建设,有效衔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黑土地修复。完成村内道路改造、维修90公里,安装路灯6913盏,改厕2655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新建粪污处理设施7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离田率实现100%、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施前辛台村、后辛台村污水、燃气管网建设。完成35个村屯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惠及1.4万户、4万人。建设精品村1个、示范村16个、整洁村70个,前辛台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六)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社会保障稳步增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发挥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7769人,帮助企业招聘员工5023人,发放技能补贴19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923万元、失业保险金6571万元、失业补助金2778万元,保障民生根本。按时按需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4000余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成9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施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18处农村危房改造、23公里供热旧管网更新、30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凤凰水城、坤祥苑等小区解遗办证818套。自筹2.5亿元解决2019年368套“棚改”资金问题,完成廉租房、公租房保障401户,全年可回迁安置958套。落实退役军人“五有”服务,获得省、市“双拥模范区”称号。

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收回1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公办园;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6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6%。完成3所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增加学位4410个。引进优秀校长1名,新招聘录用教师330名,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引进7所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东北英才学校教育集团、两个区属幼教集团发展壮大,办学品质持续提升。国家级“立德树人德育高地”项目落地。

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于洪区公共卫生服务救治体系工程顺利推进,区医院体检中心、新门诊楼、肠道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建成PCR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建立分流国际航班接转和隔离宾馆医学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稳步推进,中医“治未病”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丁香湖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开发丁香湖旅游资源。举办沈阳市首届玫瑰节、“喜迎中秋欢度国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系列活动,“文化+旅游”“文化+非遗”融合发展。永济桥获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体育公园足球场3个,为20个乡村文化广场配置健身器材140件,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成功承办2021腾讯TGA电竞运动会辽宁代表队选拔赛。

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案件退位减量,“书记抓信访”减存控增三年攻坚省交办案件清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圆满完成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搬迁改造危化企业9家,彻底清理危险废物堆存地5处。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常态化打击整治,扎实推进禁毒示范城市建设,社会和谐安定局面得到巩固。

(七)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220件市区两级人大建议及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见面率、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完成34个项目预算执行审计,上缴国库1.07亿元。完成81个行政村村“两委”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圆满完成中央、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国家统计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等整改工作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任务。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完成城市管理、文化、交通、农业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街道经济职能回归试点改革,制定权责清单目录,赋予街道办事处经济管理、土地征收、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等四项职能,明确26家区直部门职权事项911项,划清职责边界,规范权力运行。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牢固树立真正过紧日子思想,全力保障“三保”支出、疫情防控、偿还债务本息、支付工程款和征收补偿款、兑现惠企利民政策等刚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7%。提前完成全年政府性债务化解任务。

同时,计生、档案、人防、兵役、民族宗教、红十字会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实现“十四五”时期于洪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业的主导产业定位,发展思路和区情实际的契合度不断提高;我们锁定目标、扩大开放,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不动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我们统筹城乡、加大投入,着力补齐生态、生活、生产环境短板,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我们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持续推进永安开发区、国资国企、土地供给、农业农村、行政及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强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得益于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是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100万于洪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勤劳智慧的于洪人民,向各行各业的经营者和从业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支持于洪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意识还不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仍需加强。二是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还不扎实,制造业“面广链短”,物流业“大而不强”,农业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群众就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有历史欠账,社会治理仍有弱项。四是干部队伍知识储备仍有欠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需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完善。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和2021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于洪区开辟增长新路径、积蓄转型新力量、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根本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将于洪区打造成为沈阳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商贸物流配套服务区、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重要片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于洪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发展战略基础。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抓实抓好,着力实现“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

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便民服务“全市通办”。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助老帮困服务专员,畅通引导服务、现金支付、现场代办帮办等绿色通道,确保“办事有人领、上网有人帮”。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查找问题,以评促改、以改促优,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迭代升级窗口服务,推广“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审批方式,放宽事前准入关口,推动“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对标对表先进标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做优法治环境。落实检查计划公示公告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广多部门联合一次性综合执法,推进执法检查向执法服务转变,帮助中小企业及时整改问题、守牢质量和安全的生命线,为全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包容、有序的发展环境。推行否定备案制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信用政府建设,及时兑现各项承诺,妥善解决失信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增强成本竞争力。清理、再压缩各领域涉企收费事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服务,减免项目开设道路出入口相关费用。做强人力资源平台,搭建用工供需桥梁。提供新型能源替代解决方案,帮助高能耗企业降本增效。推进“银政企担”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仓储物流企业开展“集采集配”,降低生产型企业物流成本。加强园区管理,做优公共服务,降低企业非生产费用。扩大“万人进万企”覆盖面,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做优企业诉求及时联动处理机制,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提高生态宜居度。顺应“人跟环境走”“产业跟人走”的发展规律,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优先供给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常态推进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全力塑造、突出展示于洪区生态宜居主城区的整体形象。

(二)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动力。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工业“标准地”制度,争取M0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产业用地“带方案挂牌”,提高产业发展聚焦度。集中解决存量土地攻坚问题,加快有效投资落地。探索“一地多用”,丰富闲置仓储用房、工业厂房盘活利用方式,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完善推广“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的技能人才供给机制,在产城融合发展片区规划职业教育中心,探索“人力资源服务园+”模式,通过市场化选聘方式引进产业发展服务人才,满足园区和企业需求。以政务大数据带动民用、商用大数据协同发展,鼓励数据服务市场化投资。

同步推进开发区和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机制,围绕“一带、三区、多园”建设,实施“园区+平台+基金”的项目引进模式,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链“建、延、补、强”。将产业融合发展片区非产业用地出让的部分净溢价收益作为国资公司增资增信和设立基金的专项资金,鼓励平台公司开放股权融资,聚焦产业发展,提高国有资本投融资能力。着力破解中小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发区设立担保风险补偿金,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增材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技术团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业共进”的融合发展机制。支持永安机床小镇沈阳特种机床产业研究院、沈阳量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高精度协作机器人等共性“卡脖子”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5个,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培育瞪羚、雏鹰企业不少于60家,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通过适度补贴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鼓励顺风新材料、新飞宇等“老字号”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支持“原字号”企业聚星机床与韩国斗山合作建设整机加工中心,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实现整机批量生产;发展数字经济,支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加快推进普天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基地等“新字号”项目落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三)全面加强开放合作,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推进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实现合作共赢。

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京沈对口合作,推动永安智能制造产业园竣工投产,通过订制订建、以租代售、租售结合等方式新增入园企业10户。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发挥省级飞地经济园区政策优势,推进飞地项目“带土移植”。加强与深业智慧、亦庄控股等园区运营机构的合资合作,开展智慧园区运营,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合作开发重点园区。全年引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不低于35个,投资额不低于220亿元。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沈阳港“一港多区”规划,完善沈阳铁路蒲河物流基地外部基础设施,配合沈阳铁路局货运中心争取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展公铁海联运。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产业,加快苏宁东北电商产业园、格力云仓等重点项目投产运营,电商销售额增长30%。推动亿合城、东北国际医院健康城、新城吾悦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落地开工。深入开展物流业园区整治提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培育特色街区。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体验”等新业态,促进传统零售业向“商品+服务”升级。

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扶持亲兄弟、松洋贸易等核心骨干企业稳定持续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制博会等重点展会,拓展进出口市场。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推进外贸企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和非生产型贸易企业,着力引入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项目,形成进出口新增长点。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环境建设和深化改革为抓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增3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4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保证粮食稳产增收。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于洪农品”品牌影响力,推动北虫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突出历史、生态和物产特色,开发民宿旅游,鼓励边台村等美丽乡村发展农村文旅产业,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电商村发展到12个。发展数字农业和“互联网+”农业,深化与中化集团合作,建设中化现代农业于洪技术服务中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创建18个美丽村、3个精品村。改造“四好农村路”31公里,实施植树造林445亩。建设农村废弃有机物生态转化站,农村混合有机物固废处理率达到50%。深入推进秸秆“四化”处理,在34个村建设“农家肥”集中收集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选取3个村为试点,逐步推进“燃气进村”。再完成16个村安全饮水改造,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推广农村饮水“建管服”一体化模式。研究地表水替代解决方案,推动生态用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新增农村耕地流转2万亩,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覆盖面。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部分有偿使用、规范有序审批”制度,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水平的目标。深化光辉畜牧场、供销合作社改革。

(五)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推进生态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强化生态管控修复。以浑河、蒲河等生态空间为重点,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区生态保护区域比例保持在8.5%以上。建立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台账,深入推进问题排查整治,组织开展细河清淤,全面取缔20吨以下燃煤锅炉,落实秸秆禁烧、散煤替代、扬尘管控等主体责任,巩固黑臭水体及“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西北连接线、王秋线等重点路网工程,打通宁江街断头路,新建过街天桥5处,改造富官细河桥,完成4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争取建设细河路立体公交枢纽站,实施解决“出行难”专项工程,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推进停车场、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实施松山路等重点积水点位改造工程,提升排涝能力。加快推进回迁房和部分小区水电气改造,实施11个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回迁安置1300套。推进39项配电工程、33项电力电信排迁工程,满足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强市场化扫保监管,持续开展市容环境、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实施专业市场搬迁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完成3条城市出口路绿化提升,实施城区裸土地面绿化补植。建立健全更加便民的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和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服务手段和逆向责任追溯机制,形成居民主动参与的社会氛围。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和资源化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生活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能力,建设城乡混合废弃有机物生态转化设施,打造全国行业示范。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校企合作,升级技能提升行动,扩大灵活就业渠道,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农民转移就业。建立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设立“方文墨”大师工作室。扶持创业带头人10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50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98%,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6000人。全力提升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质量,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项目“三金三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丽景名居、新城悦府等小区解遗办证。做好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移交安置、就业创业和双拥优抚等工作。

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补齐资源配置短板,新建、续建市实验于洪分校等7所学校,打造东北英才学校教育集团。实施五十六中学改造提升工程,为高考考生创造优质学习、生活和备考条件。推进优质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完成60名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招聘在编教师70名。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成于洪区公共卫生服务救治体系工程、妇幼保健所改造和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城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丁香湾预防接种门诊工程,启动盛京医院雍森医院二期工程。实施永安桥保护工程,加强对永济桥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推进大转湾非遗文化街区建设。持续塑造丁香湖冰雪旅游品牌。组建于洪区融媒体中心,开发推广特色文创产品,提升于洪对外形象和知名度。

加强完善社会治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完成重复信访治理工作任务。提升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整体水平。平稳开展村委会、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巩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抓实“安全型社区”创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治理服务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民主集中制,严格履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等法律程序。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升诚信履职意识。

加强风险防控。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只减不增,积极争取新一轮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资金支持。积极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实施债务限额管理,加快工程款账款清欠进度。

增强执政能力。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智慧政务、远程办公、互联网执法等数字政府平台建设,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招投标、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政府投资有效性监督审计和责任倒查。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打造信念坚定、能力突出、勤政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队伍。

各位代表,新征程承载新目标、新希望,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将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谱写于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3月1日,沈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布2021年2月1日至2月28日沈阳市新增25个可办证商品房楼盘明细。

据信息显示,此次可办证楼盘分别为:汇置尚都、恒大滨江左岸、金地·悦城大境、龙湖春江天玺、隆河谷、首创光和城、天易晶城(五期)、华润万象府、东北电子商城、沙柳花园、东森总部商务广场、新一尚品三期、万锦红树湾、沈阳奥园广场、瑞士风情小镇三期、阳光一百国际新城柏林翠庭、华海蓝境1.2期、澳海·南樾府、正轩·悦堂等。

25家可办证商品房楼盘

以上房屋的购房业主,您的房屋已经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了,请您尽快联系开发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时注意疫情防控。